乡村旅游的“五生”需求
乡村旅游必须满足“五生”需求,即生存、生态、生产、生活和生命。这有原住民需求,也有投资者需求,更有旅游者需求,唯独没有政府需求。因为政府在讲政绩和形象,这不是一种需求,原则上,民、商、旅三者诉求就是政府的唯一诉求,正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年因为政绩和形象,时有坑民和坑商的现象,原因就是在具体项目上,政府定位、定方向、定战略、定途径,而非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请,造成项目不落地,不接市场,不接地气,没有操作性,没有旅游者,没有经济收入。
1、生存,是原住民的首要需求
在生态、生产、生活和生命之前,在一些偏僻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可能还存在一个“生存”问题。鉴于中国各地已普遍进入小康社会,国家扶贫战略、扶贫模式和扶贫举措如荼如火,且在旅游层面也提出了旅游扶贫的问题,我在此权且少言,但却不能不提。
偏远地区农民的生存问题是旅游扶贫的第一要务,是乡村最切实、最紧迫、最要命的需求,而恰恰在这些地区,由于交通不发达,保存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淳厚的人文环境,适合做旅游,引来投资者趋之若鹜。在这些地方开发旅游,生态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就是原住民的生存问题,因此,搞乡村旅游决不能漠视原住民以及与之性命攸关的生存问题。
从这一点讲,生存主要指农民的需求,也是乡村旅游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没有原住民的脱贫目标,就不要堂而皇之地搞什么乡村旅游!

这一点毋庸多言。乡村有别于城市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良好的自然环境,这是乡村旅游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我们的乡村连基本的生态环境都没有了,城里人还去乡村旅什么游?休什么闲?度什么假?换言之,乡村旅游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没有生态的地方不存在乡村旅游。
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生态旅游概念,这就说明生态至关重要。近年来,习总书记在各类场合对生态旅游作过系统的阐述,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论述、批示不下60次。其中,“习式生态语录”俯拾即是,耳熟能详,不乏至理,不乏情怀,极具指导性。诸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
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等等。
生态不仅是农民的需求,同样也是城里人去乡村休闲旅游的需求。

我认为,最近国家对于乡村旅游有一个极为正确、极为精准、极为重要的政策导向,这就是我前面曾经提到的,淡化“美丽乡村”提法,转而推动“田园综合体”。如果说前者主要想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初衷是想让农民也过上几千年期盼的、城里人已经享受到的公园化、城市化、园林化等看似现代化的好日子,即生活质量问题;那么,后者就是切实解决“过好日子”的前提条件,要有丰足的收入,这就是生产问题。
现在极力推行的“田园综合体”,可以说是继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之后最接地气、最接市场、最符合农民利益一项举措。而特色小镇则是立足于大城市周边或农村集聚区,以建镇或现有村庄为基础,继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之后推出的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小镇,由于特色小镇是远离大城市中心区的,因此必然与乡村及乡村生产和产业有密切关系。

基于此,搞乡村旅游不能不解决当地老百姓的生产问题,应就地安置农民,让他们就地富裕起来,并以此召回远在他乡的游子,让我们父老乡亲有一个安定、团圆、和美的家,这才是他们祖祖辈辈固守、守望、希望的家园。而我们的归乡者、投资者、主政者,不要一味考虑自己的情怀、利益和政绩,千万不要抛弃我们的乡民。
反过来,从乡村旅游兴旺发展的角度,也要兼顾原住民的利益,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们迁离居住地。因为没有乡民的参与,就没有乡情、乡音、乡俗和乡礼,乡村旅游就不成其为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未来定位一定是乡村旅居(见《乡村旅游的未来定位应该是乡村旅居》),就这一点讲,不与乡民们和谐共处、共建、共融,没有一个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如何行得通、赚得钱、走得远?
生产是投资者、开发者的第一诉求,同样也是农民的第一需求。

4、生活,是原住民和旅游者的共同需求
生产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没有较高的生产质量,就无从谈生活质量。
对于生活需求,是专指我们的农民兄弟,因为乡村旅游的受众群体无疑是指城里人,他们要解决的是换个环境、感受城里舒适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层面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为此,乡村旅游投资者、开发者要着力改善农民的生活,与当地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合力共建乡村家园。
生活提高是乡村原住民的首要诉求,搞乡村旅游不可不兼顾原住民。奉劝开发商、投资商千万别抛弃那些农民,别漠视农民的利益,甚至出现强拆乱象。

5、生命,是旅游者的休闲诉求,也是原住民的终极需求
城里人到乡下旅游大都脱离不了休闲度假的主题,现在已发展到乡村旅居中的养生、养老、亲子、研学、体育运动等,这无疑是一种生命质量的提高,也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改善,而非乡村农民所追求的生存、生产、生活等低层次的诉求,也非改革开放之初农民逛城游玩去短暂感受一下城市的繁华、热闹和喧嚣,因为那毕竟是一种生活的调剂,还到不了生命质量和品质的层面。
如果说,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产生的基本条件,那么生命质量的提高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源动力。
乡村旅游满足了生存、生态、生产、生活和生命五种需求,定当生生不息,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