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红色弥勒,那些先辈们走过的足迹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红河弥勒,走进红色景点,体验红色文化,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记。
线路:弥勒市博物馆——马鞍山弥勒人民英雄纪念碑(馆)——西一镇中和铺16烈士纪念林——西一镇朱家璧纪念馆——西一镇黑路丫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
第一站 弥勒市博物馆
弥勒市博物馆位于红河州弥勒市秀河线上,建筑面积约13240㎡,馆内陈列了各类历史文物,展示了弥勒丰富、深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博物馆采用声、光、电、3D全息投影、幻影成像等现代化科技结合崖画、实景再现等表现手法,展现弥勒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发掘本土文化的独特内涵,充分展示了弥勒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
在“红色记忆”展区内,红色历史图片、红色历史发展、红色历史文化、红色历史人物简介、重大历史事件介绍等,让红色文化在这里得到生动的展示,影响更多的游客。
第二站 马鞍山弥勒人民英雄纪念碑(馆)
为缅怀先烈、弘扬革命传统和加强革命遗址保护,2013年3月,弥勒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西区原革命战斗旧址马鞍山恢复重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占地30亩,建设为永久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扩建弥勒人民英雄纪念广场,展示弥勒革命武装斗争情况。
弥勒人民英雄纪念碑铭刻着458位革命烈士的名字。其中,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119名,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42名,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有23名,和平建设牺牲的有74名。
第三站 西一镇中和铺16烈士纪念林
中和铺村是彝族阿细人的聚居村落,是弥勒市西一镇最大的自然村。1947年,中共地下党开始在中和铺小学开展工作;1948年2月,敌军突袭西山革命根据地马龙村,西山民兵指挥部转移到中和铺,这里成立西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1948年3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中央军、保安团4个营兵分三路进犯中和铺,村子被敌人三次进占、两次纵火焚烧,陷入浩劫…
中和铺村红色文化“景区”以“挖掘西山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以碑文和雕塑的形式,栩栩如生地还原了当年革命斗争的烽火狼烟,供后人瞻仰。
如今,村中的小山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位,山上的文化墙、石碑、塑像等,纪录了中和铺村的红色文化历史,尤其是中和铺村民引以为傲的卢光宗烈士的就义场景雕塑,让人肃然起敬。树林中的雕塑,真实还原当年的战争场面,为阻挡国民党反动派进村,阿细村民奋起伏击敌军,有人英勇牺牲。
第四站 西一镇朱家璧纪念馆
朱家壁纪念碑位于西一镇勒克村西南。1948年2月,朱家璧受省工委指派来到弥勒西山组织和领导武装斗争,在西山勒克村成立临时指挥部,集结200余名精干武装进行军政训练。3月5日,国民党3个营分兵三路大举进攻西山革命根据地,朱家璧同志率正在训练的200余武装和西山民兵300余人,在勒克、攀枝邑、石门坎、麦冲一带分据险阻击,予敌杀伤。
1948年3月中旬,朱家璧组建起“一支人民的军队”,宣告了云南人民第一支主力部队的诞生。并跳出外线作战,迂回陆良、罗平集结队伍,解放师宗县城,开辟了滇东、滇南大片游击区。1949年1月,朱家璧同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副司令员。3月中旬,率部第一次解放弥勒县城,成立弥勒县人民民主政府。1950年春,率部配合野战军进行滇南战役,彻底歼灭国民党军残余,为云南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1949年12月底,弥泸地区追歼残敌胜利结束,弥勒人民迎来了彻底解放,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亦从西山黑路丫村迁回县城办公。从此,国民党在弥勒的反动统治彻底宣告结束,人民政权不断巩固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