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传媒公司:云游 | 探寻云南近代名人故居,追忆往昔韶华岁月
2021-11-29 14:24:50
今天跟随云南传媒公司 小编,探寻名人故居。
近代云南名人荟萃,尤其在西南联大时期,北大、清华、南开等多所著名高校的学者、教授云集于此,给云南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留下了许多名人故居,使后人得以缅怀和纪念。现在,带你探索云南老街上坐落着的名人故居。
熊庆来,字迪之,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李广田,山东邹平人。他不仅是一位教育家,也是著名作家、诗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因与何其芳、卞之琳合出诗集《汉园集》而并称“汉园三杰”。


02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1938年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为躲避战乱来到昆明,眼看着战争遥遥无期,他们便借用龙头小村一位叫李荫村的居民的土地建盖房屋。

如今,这间小屋已经历经60多年的风雨。2003年5月23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梁思成林徽因旧居”为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繁星》等作品广为人知。抗战时期,为避敌机轰炸,她和丈夫吴文藻一家随西南联大辗转南迁至昆明呈贡,居住于冰心默庐。
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是呈贡斗南华氏家族于民国初年修建用于守坟和追祭先辈时的歇息地。冰心搬进来后,取谐音将“墓”改为“默”,一字之差,多了几分文人的雅致。


默庐于2003年5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经揭顶修葺后全面开放。如今我们可以在默庐看到冰心这位世纪老人近百年的风雨人生和重要贡献,追寻冰心在昆明的生活足迹。

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靠自学成才,年仅28岁就成为西南联大教授。抗战时期,为躲避日机轰炸,华罗庚租住位于普吉陈家营村114号的一栋民房。在这里,他一住就是4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堆垒素数论》手稿,此书是数学经典著作之一。
华罗庚旧居房屋坐北向南,为土木结构瓦屋面。正中墙上开一道门,宽4尺多,为老式铁门扣双合门,下有3级石阶,门楣上写着“华罗庚故居”。厅堂开敞,廊道贯通,古色古香,让人眼前一亮。进入院内,便有种身在古建筑中的感觉,时光仿佛倒退到那个崇尚在木构件上雕龙刻凤、绘花绘鸟的时代。整座房屋结构精巧,在翠竹、绿树、高楼的掩映下,华罗庚旧居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朱德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朱德旧居属于昆明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宅院方方正正,中间一天井,宽敞明亮。旧居大门两侧分别立着一个雄狮,右边有一块大理石雕刻着“朱德旧居”。昆明朱德旧居纪念馆陈列展览由平面展览和场景复原两个部分组成。根据朱德当时居住的情景,下院四合院建筑内分别复原了堂屋、会客厅、书房、餐厅等场景。上院建筑是平面展览,以朱德在云南的革命生涯为主要内容,通过图片和文字再现了朱德在云南求学和参加辛亥革命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卢汉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在风景如画的昆明翠湖东南侧,绿树掩映着一幢别致的法式建筑,这就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卢汉的住宅———翠湖南路4号卢汉新公馆。卢汉的这座公馆紧邻着他原来青莲街的旧公馆而建,故又称为卢汉新公馆。
卢汉新公馆系两层,砖墙、木屋架,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为陡坡影山平瓦,侧面皆为正三角形,具有明显哥特式的风格。墙体里面及窗体十分讲究几何构图的形式美,简洁明快而富有变化。起居室设壁炉,主次卧室及餐室皆有落地式门窗与阳台相通,东西侧为三面体里面凸窗。红瓦白墙,配之以灰色边框线条,和谐而美观,是一幢采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新形式的近代优秀建筑。

玉溪聂耳故居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1984年9月,聂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将其修复一新,并建造聂耳塑像,设立管理机构,正式对外开放。
聂耳故居以木制铺面为主,以青砖瓦、红门面、灰门头为主色调,采用匾额、旗幡、宫灯等传统装饰。同时故居两侧铺面经营以乐器、手工艺品、图书、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为主,与聂耳故居的文化内涵相呼应。
多年以来,聂耳故居所在的北门街成为了红塔区最繁荣的商业区之一。喧嚣与宁静、古典与现代相融合,闹市一隅,藏着另一个世界,参观聂耳故居,仿佛下一秒就可以穿越时光感受百年的历史。

艾思奇故居位于和顺乡水碓村,故居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故居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故居建筑较为精巧,高屋大院,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缆,古朴秀雅。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
1987年,艾思奇故居被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艾思奇故居,在绿树环抱的古屋中感受大哲学家遗留的思想和气息。

袁嘉谷旧居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坐西朝东。袁嘉谷故居大门雕梁画栋,一块红底金字上书“经济特元”的直匾悬挂门顶。二重门顶一块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横匾映人眼帘,进入三重门是一幢四合院楼房。院子中央一棵枝繁叶茂的橙树常年翠绿,每到秋天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
上排堂屋墙壁正中挂着袁嘉谷任浙江提学史时的半身巨照,楼上陈列着袁嘉谷的生平事迹、著作及书法作品,下排楼上展览着石屏的历史文物,两边耳房为袁嘉谷生前的书房,珍藏着他曾用过的文房四宝。
袁嘉谷故居是石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同时也饱含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1993年,袁嘉谷故居被列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但大师们在云南留下的足迹到今天都无法被抹去,那些久远的记忆也并没有在时间前行中逝去。大师故居昭示着的故事与精神带给人们启发和动力,曾经留下的痕迹成了云南的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像一座宝库等待后人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