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神奇北回归线,邂逅墨江双胞之城
“北回归线文化”为主题
巧妙融合了
天文、地理、园林艺术、民族文化与观赏旅游五大元素
景区始建于1993年
现已被云南省评定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天文科普教育基地
普洱市第一批AAAA级旅游景区
(图1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回归之门】
地球公转轨迹的诗意注解
是北纬23°26′这一神奇纬度的具象化展现
每年夏至
太阳直射的光芒将精准地落在门上那条镶嵌的玻璃线上
仿佛是大自然最精准的时钟
提醒着我们地球的韵律与节奏
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匠人的精心雕琢
门上的浮雕诉说着哈尼族对自然的敬畏
而台阶两旁的石画则引领我们穿越时空
感受北回归线穿越世界的壮丽旅程
跨过这道门
(图2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太阳之路】
一条引领我们追寻阳光
探索宇宙奥秘的神奇之路
踏上“太阳之路”
首先被道路两旁精美的雕塑和建筑小品所吸引
这些作品以天文、地理为主题
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
沿途
欣赏哈尼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多元与和谐
(图3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石环】
直径达32米的石环
由69块青石精心排列而成
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天文与自然的奥秘
石环的设计巧妙
石柱与石门的排列
与间距与每年24节气中的太阳与月亮起落所投的阴影紧密相关
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
(图4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日月交辉】
一片精心设计的水池
水池中央矗立着两个各重达16吨的大理石球
分别象征着太阳和月亮
每年夏末秋初的特定时刻
由于太阳、月亮、地球公转和自转至同一直线
墨江上空便会出现太阳尚未落山而月亮已悄然升起的壮观景象
此时
在日光和月光的共同照耀下
两个大理石球产生的投影在水中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幅“日月交辉”的美丽画卷
(图5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日晷】
古代人们计时的工具
其原理简单而精妙
在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内
这座日晷景点完美复刻了古人的智慧结晶
它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晷盘平分为24格
每两格代表一个时辰
即现在的两小时
当太阳的光芒照射到晷盘上时
晷针的影子会随之移动
指向晷盘上相应的时辰刻度
从而准确地告诉人们当前的时间
(图6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主标塔】
塔高23.26米
这一高度恰好与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值相吻合
寓意深远
塔顶设有一个“窥阳孔”
这是观测天文奇观的关键所在
每年夏至日正午时分
阳光会通过这个窥阳孔直射到塔内的小铜片上
形成“立杆不见影”的奇特景象
(图7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4D科普影院】
采用先进的4D电影技术
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
将北回归线上奇特的天文地理奇观
神秘的故事传说
生动逼真地
展现在观众面前
(图8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石阵广场】
广场上的12根石柱
长短不一、形态各异
它们不仅代表了一年中的12个月
蕴含着古人对节气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计算
这些石柱仿佛是时间的守护者
静静地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故事
石阵广场还是哈尼族文化的象征
12根石柱也寓意着哈尼族12个支系的团结与和睦
它们共同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传承着哈尼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图9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双子星广场】
广场中央的主体雕塑
是一对年轻的哈尼族夫妻
手持贡品,弯曲双腿
向天神祈求
双胞胎的平安降生
这一雕塑不仅展现了
哈尼族人民对生育双胞胎的美好愿望
也寓意着墨江作为“双胞之城”的独特魅力
(图10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哈尼取火台】
承载着
哈尼族人民对火的深厚情感和自然崇拜
在哈尼族的传说中
火是生命之源、光明之始
象征着温暖、希望与重生
哈尼取火台的设计巧妙而独特
它由三条气势磅礴的火龙头组成
这三条火龙头分别象征着哈尼族火塘上的三角灶
火塘在哈尼族家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家庭的“核心”
传承文化和生产生活知识的重要场所
(图11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天文馆】
承载着传播天文知识
激发公众对宇宙奥秘好奇心的重要使命
馆内结构紧凑,共五层
每一层都蕴藏着丰富的展览内容和互动体验项目
馆内设有口径为40厘米的天文望远镜
被誉为“滇南第一镜”
通过这架望远镜
可以清晰地观测到月球、太阳及其他行星
感受宇宙的浩瀚无垠。
馆内还设有多个互动体验区
如DIY制作日晷
在动手实践中增长天文知识
(图12 来源:景区微信公众号)
在太阳转身的地方
等待与你的一次邂逅~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景区相关公众号
如有侵权,联系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