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云南资讯

弥勒可邑小镇:大三弦一响 脚底板就痒!

2022-05-09 10:08:37

弥勒可邑小镇:大三弦一响 脚底板就痒!

小编为大家提供云南资讯,云南旅行攻略,云南美食,云南酒店,云南会展,云南团建,云南活动策划等一切相关信息

阿细拦门酒

以酒待客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传统。
走进弥勒可邑小镇大门,就会有一群穿着绣花衣服的青年男女,用密筛为盘,端着几碗自酿的小锅酒迎上来,阿细语的敬酒歌唱了一曲又一曲,把客人唱得心花怒放,高高兴兴喝下一碗迎门酒。

畅游密枝山

走进景区,遥看密枝山,一幢幢小屋隐在崇山峻岭之间。可以通过悬崖峭壁和沟壑上搭建的栈道、栈桥蜿蜒走进密枝山,感受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林野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天然氧吧里遨游,远眺周边村寨,怡然自得,仿若身在世外桃源。

可邑古村核心区
可邑小镇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现在仍保存了传统的彝族民居风格——黄土舂墙。它以木头为柱,黑瓦做顶,稻草混在泥巴里抿墙皮。
走在传统的阿细村寨,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或烧饭、或泡茶,欢声笑语在青山绿水间回荡。有人在做农活,有人在调三弦,有人在做笛眼,有人在咂草烟,农家生活气息浓郁,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令人心驰神往。
探秘国家级非遗阿细
弥勒可邑小镇,藏着《阿细先基》《阿细跳月》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细先基》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口传创世史诗。由“引子”“最古的时候”“男女说合成一家”“尾声”四个部分组成。

“最古的时候”描写了天地万物的起源,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人类早期的艰苦生活、所承受的诸种磨难,以及淳厚的彝族阿细人风俗,人与自然的矛盾贯穿诗篇。“男女说合成一家”以男女情爱为发展主线,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阿细人民对纯真爱情、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与憧憬。情节跌宕起伏,刻画了彝族支系阿细人勤劳勇敢的形象。

《阿细跳月》是彝族支系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
舞蹈分老人舞和青年舞;舞步有踹脚跳、鹤步单腿跳、弹跳步、跑跳步、转身跳、拍掌跳等;伴奏有大三弦、大中小竹笛、小三弦、三胡、月琴、唢呐、哨子等,节奏热烈欢快,动作豪放粗犷,气势恢宏,扣人心弦,表演时可几个人、几十人或上千人共舞。
与“阿细跳月”共舞

“活着不跳月,白来世上活”,彝族支系阿细人会走路就会跳月,会说话就会唱歌。

对彝族支系阿细人来说,只要听见三弦响,背篓背不动了、织布织不动了、刀子抬不动了,脚底板就痒了……

山上的摘树叶附和,吸烟的拍烟筒附和,晾包谷的打节拍附和,路上的不自觉扭起来,地里的往跳月场赶着去,笛子吹起来,三弦弹起来,阿细跳起来。

到了晚上,祭火广场烧起熊熊篝火,当地的姑娘小伙、老人小孩就赶到了跳月台跳月。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可以跟着当地人的脚步一起舞起来。一会是半月形,一会是圆月形,脚步翻过去转过来,格外有趣,映着通红的火光,每个人脸上笑容愉悦。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