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云南资讯

云南非遗:东等佤族鸡枞陀螺“赶迪约”

2022-05-09 10:16:13

云南非遗:东等佤族鸡枞陀螺“赶迪约”

小编为大家提供云南资讯,云南旅行攻略,云南美食,云南酒店,云南会展,云南团建,云南活动策划等一切相关信息

佤族自称“巴饶克”,是双江境内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双江的佤族同胞在双江这片红土地上千百年繁衍生息,积淀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生活和文化习俗。其中“鸡枞陀螺”最具个性,其只为双江佤族所独有,在全国独一无二。

东等佤族鸡枞陀螺

鸡枞陀螺形状像野生菌——鸡枞而得名,佤族称之为“赶迪约”。鸡枞陀螺的由来,传说起源于三国,诸葛亮南征蛮夷之时。最初用作祭祀表演,在每年“泼水节”前一月的农历属龙日举行,当日也叫“祭龙节”。后来发展演变为农闲或年节时用来娱乐和表演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鸡枞陀螺与其它陀螺相比大有不同,首先是制作时的选材十分讲究,鸡枞陀螺必须用质地坚硬且韧性极好的紫杨木为材料;其次是外形独特像盛开的鸡枞花。
东等佤族鸡枞陀螺是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项目省级传承人为沙绍祥和沙应祥。

鸡枞陀螺的基本技艺为:绕、转、抛、接、打五个方面。佤族鸡枞陀螺是会飞的陀螺,接时可在胸前接,在背后接,弯腰拱背在胯下接等等,花样繁多,需要敏捷的身手。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体育奇葩。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