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非遗:摔跤吧!咨卡彝族
2022-05-09 10:31:44
云南非遗:摔跤吧!咨卡彝族
小编为大家提供云南资讯,云南旅行攻略,云南美食,云南酒店,云南会展,云南团建,云南活动策划等一切相关信息
马龙咨卡彝族摔跤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那时的部落首领为挑选“大力士”来守护部落安全,抵御外侵之敌,便组织了徒手的“比武”活动。随时间推移,这种“比武”逐步演变成了摔跤。彝族传说中的支格阿龙、惹丁豪星等英雄和传奇人物都是摔跤高手。彝族有谚语:“请客没有酒不行,快乐离不开摔跤”。到了清朝末期,在马龙咨卡的彝族村落已经形成了摔跤的传统。当地彝族长者规定“三年两头摔”,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摔跤,称为“抬风水跤”。

在沿袭彝族祖宗的摔跤习俗中,他们又规定三年两头跤,中间隔一年,农历二月初二是男子摔跤,初三是女子摔跤。意为二月初二龙抬头,意为有龙脉,有阳刚之性,初三是龙摆尾,是阴性,有孕育之意。阳与阴结合,摔跤才会有一个完整的世界,彝家摔跤才会长久。
听到裁判的叫喊,参加摔跤的跤手走进跤场抽签,并听从主裁判宣布摔跤规则。一般规定摔跤年龄都在二十至四十岁之间,年小或年老的不允许参加,专业跤手不能参加。
男子摔跤的跤手可有三四百,第二天女子可有两三百。场面非常热闹,十分感人。比赛时跤手必须把对方摔倒双肩落地方才取胜。摔过之后由裁判带到主席台,见过长者,不管输赢均要喝一碗彝家泡缸酒,以示友好,赢者再次参加下轮角逐。
晚上,经过几轮的摔跤比赛,赛出了拔头杆、二杆、三杆,也就是荣获一、二、三等奖的跤手。拔着杆子的跤手领了奖品或奖金后,抬着跤杆绕着跤场转三转,跟随毕摩来到密枝山“回熟”,感谢山神的保佑,彝家摔跤平安无事,圆满成功。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